个人剂量仪佩戴要求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10-10      点击次数:78
  个人剂量仪佩戴要求如下:
 
  一、基础佩戴规范
 
  佩戴位置
 
  常规场景: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仪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如左胸前或锁骨对应的领口处);若辐射来自背面,则佩戴在背部中间。
 
  穿戴铅围裙时:需采用“双剂量计法”,内剂量计佩戴于铅围裙内躯干(如胸部或腰部),外剂量计佩戴于铅围裙外锁骨对应的领口位置。内外剂量计不可混淆。
 
  局部暴露风险:若手部、眼部或头部可能受到较大照射,需额外佩戴局部剂量计(如指环剂量计、头箍剂量计)。
 
  佩戴方向
 
  剂量仪有标签的一面需朝外,确保传感器正常接收辐射信号。
 
  二、特殊场景要求
 
  应急工作状态
 
  如需扶持病人接受放射性检查,必须在铅衣外额外佩戴剂量仪,以评估未屏蔽部位的受照剂量,并及时上报单位放射防护管理人员。
 
  短期或临时进入放射场所
 
  参观人员、检修人员等短期暴露者,应佩戴直读式个人剂量仪,实时显示辐射剂量,确保安全。
 
  强辐射区域
 
  进入放射治疗室、辐照装置等区域时,除常规剂量仪外,还需佩戴报警式个人剂量仪或事故剂量计,实时提示辐射风险。
 
  三、日常使用规范
 
  佩戴前检查
 
  确保剂量仪外观完好,无破损或裂缝。
 
  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数据丢失。
 
  确认设备已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佩戴期间注意事项
 
  避免将剂量仪暴露于潮湿、高温、灰尘或阳光直射环境,防止元件损坏。
 
  禁止与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放置在一起,避免电磁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不得佩戴剂量仪接受放射性检查(如CT、X光),防止数据失真。
 
  非工作期间保管
 
  剂量仪需专人专用,不得混用或借用他人。
 
  存放于无人工射线源、避光、远离热源的地方,避免靠近热源或日晒。
 
  四、数据管理与维护
 
  定期校准与送检
 
  根据使用频率和厂家要求,定期将剂量仪送至专业机构校准,确保准确性。
 
  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
 
  数据记录与上报
 
  每次使用后需记录剂量数据,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若发现剂量异常或设备故障,需立即上报单位放射防护管理人员。
 
  异常情况处理
 
  意外照射:如遭遇大剂量或意外辐射暴露,需立即送检剂量仪并上报,评估剂量后采取医疗措施。
 
  设备故障:若剂量仪显示异常、电池电量过低或功能按钮失灵,需停止使用并通知维护人员检修。
 
  五、法律法规与责任
 
  法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仪,且连续5年平均每年受照剂量不超过20mSv,单一年份不超过50mSv。
 
  单位责任
 
  放射工作单位需为工作人员配备合格剂量仪,建立监测档案,并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正确使用。
 
  个人责任
 
  放射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佩戴规范,不得私自拆解、挤压或浸泡剂量仪。若丢失或损坏,需按原价赔偿并补发。
版权所有©2025 北京东方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09029525号-6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