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免疫计数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分子浓度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药物研发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其核心原理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性,通过探测器捕捉标记分子释放的γ射线或其他粒子,结合计数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实现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
仪器主要由探测器、计数器、样品舱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探测器通常采用碘化钠晶体或光电倍增管,将γ射线转化为电信号;计数器负责记录单位时间内的衰变事件数量;样品舱确保待测样本与探测器精准对接。操作时,需先将待测样本(如血清、尿液)标记上放射性同位素(如¹²⁵I、³H),随后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形成复合物。探测器捕捉复合物释放的辐射信号,计数器统计信号频率,最终通过标准曲线法或比较法,将计数率转化为目标分子浓度。
一、环境与安全准备
检查工作环境:
确保仪器放置在平稳、坚固、通风良好的实验台上。
周围留有足够空间(尤其是散热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电磁干扰。
工作区域应有明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实验服、手套(建议使用一次性乳胶或丁腈手套)、口罩。
建议佩戴个人剂量计(如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累积辐射剂量。
准备好辐射应急处理工具,如镊子、吸水纸、专用废物容器等。
辐射安全检查:
确认仪器的铅屏蔽层完好无损,门盖闭合严密。
检查仪器周围辐射水平(可使用便携式辐射检测仪),确保无异常泄漏。
二、仪器开机与自检
开机:
连接电源,打开主电源开关。
启动仪器和配套的计算机(如为电脑控制型)。
预热:
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通常需要15-30分钟。预热可使探测器(通常为NaI(Tl)闪烁晶体)和电子线路达到稳定工作状态,保证测量精度。
系统自检(Power-On Self-Test):
仪器启动后会自动进行硬件自检,检查探测器、高压电源、计数电路等是否正常。
观察显示屏或软件界面,确认无错误代码或报警信息。
三、软件与参数设置
启动控制软件:
打开配套的计数器控制与数据分析软件。
创建或加载测量程序:
根据待测样本类型(如TSH、Insulin等),选择或创建相应的测量方法(Method)。
设置关键参数:
同位素选择:如¹²⁵I(碘-125)或⁵¹Cr(铬-51),仪器会自动优化能量窗口。
测量时间:设定每个样本的计数时间(如60秒、120秒),高活度样本可缩短时间,低活度需延长。
样品类型:区分标准品(Standard)、质控品(QC)、未知样本(Unknown)等。
样品编号与位置:输入或扫描样品架编号,确保软件与物理样品位置对应。
校准设置(如需要):
确认仪器的能量校准和效率校准是否在有效期内。
如进行新项目或长时间未用,可能需要使用标准源进行重新校准(由专业人员操作)。
四、样品准备与装载
样品检查:
确认待测样本(通常为试管或微孔板中的液体)已按放射免疫分析(RIA)流程完成反应和分离(如沉淀、离心)。
检查试管是否完好、无泄漏、无破损,管壁清洁。
样品架装载:
将样本试管按顺序(通常为圆形或矩形排列)放入专用的样品架中。
确保试管插入到位,避免倾斜或松动。
在软件中输入或确认样品编号、类型等信息。
本底测量(可选但推荐):
放入一个空白管(仅含缓冲液或非放射性基质),作为本底对照。
测量本底计数率,用于后续数据校正。
五、仪器性能验证
质控品测量:
在正式测量前,先运行高、低两个水平的质控品(QC)。
检查测量结果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标准曲线验证(如适用):
如果当天需要建立标准曲线,确保标准品已正确放置并测量。
六、其他准备
记录本:准备好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测量时间、样品信息、仪器状态等。
清洁用品:准备好无绒布、70%酒精等,用于清洁仪器表面(切勿让液体进入仪器内部)。
放射性废物容器:准备好专用的、有屏蔽的放射性废物桶,用于丢弃使用过的试管、吸头、手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