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核素分装热室简单介绍:
排风系统风量:≥450m3/h;风速:风速>1m/s;
垂直层流HEPA高效过滤器,效率≥99.995%,洁净度:ClassA;
规格尺寸(长×宽×高):1150x850×2200mm;
核医学核素分装热室技术参数:
1、外饰面为拉丝304不锈钢材质;
2、内胆为304镜面不锈钢材质,易清洁。
3、前面设有与箱体防护能力一致的高铅玻璃观察窗。
4、正面设有两个操作伸手孔,并配有防护盖。
5、柜体一侧留有物品传递通道,并设置带不锈钢压紧把手的防护门。
6、台面上配置有标准的活度计检测井孔,并配置下沉式活度计防护井。
7、配有柜内照明及紫外线灭菌装置。
8、满足正电子药物手动及自动分装要求。
9、防护标准:整体六面50mmP。
核素分装热室是核医学高活度核素应用的 “安全屏障" 和 “技术支撑",其作用贯穿于放射性诊断、治疗及药物制备的全流程。
高活度核素(如治疗用 ¹³¹I 的活度可达数千 MBq,PET 用 ¹⁸F 的 γ 射线能量达 0.511MeV)对人体危害极大,短时间接触即可导致放射性损伤。热室通过厚重屏蔽和远程操作,将操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控制在国家标准限值内(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为 20mSv),同时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对放射性核素剂量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诊断时剂量不足会导致图像质量差,剂量过高则增加患者辐射风险;治疗时剂量偏差可能直接影响疗效或引发严重副作用(如骨髓抑制)。
热室通过集成的剂量监测设备(如活度计)和高精度机械臂(操作精度可达 0.1mL),实现核素剂量的精准分装(误差通常 <5%),为 “个体化诊疗" 提供技术保障。
多种关键核医学技术依赖高活度核素,而这些核素的处理必须依赖热室:
PET/CT 显像:¹⁸F(半衰期 109.8 分钟)是 PET 显像的核心核素,其高活度母液需在热室中快速分装并标记为 ¹⁸F-FDG 等显像剂,否则会因衰变导致活度不足;
放射性核素治疗:¹³¹I(甲亢 / 甲状腺癌治疗)、⁹⁰Y(肝癌 / 淋巴瘤治疗)等治疗用核素活度高、辐射强,必须在热室中完成分装和给药准备,避免医护人员受过量辐射;
放射性药物制备: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如 ¹⁷⁷Lu-PSMA)需在热室中进行核素与药物分子的标记反应,确保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和产物纯度。
各国核安全法规(如我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明确规定,高活度放射性核素的处理必须在符合屏蔽要求的设施中进行。热室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需通过国家辐射安全审评,其操作记录和剂量监测数据是核医学机构合规运营的核心依据。
同时,在放射性药物生产中,热室的洁净环境(部分热室达到 GMP 级洁净度)可保障药物免受污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