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细节毁了数据!薄层扫描仪日常养护全攻略大公开

更新时间:2025-08-15      点击次数:28
  薄层扫描仪是一种用于薄层色谱(TLC)定量检测分析的专业仪器,通过光吸收或荧光强度检测物质含量,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中药指纹图谱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是利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将通过或反射自薄层板斑点的光束强度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测量电信号与斑点吸收光强的关系实现定量分析。其典型扫描方式包括单波长、双波长及十波长扫描,其中双波长锯齿扫描通过交替使用两个不同波长的光束,可有效消除薄层板不均匀导致的误差,使分析误差控制在3%以内。该仪器波长范围覆盖190-800nm,支持反射、荧光等检测模式,扫描速度最快可达100mm/s,并配备自动基线校正、光谱库比对及多轨道批量处理功能。
  以下是薄层扫描仪详细的维护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清洁与外部维护
  机身与操作台清洁
  用柔软的干布(或蘸有少量中性清洁剂的湿布)擦拭仪器表面,去除灰尘、指纹或洒落的样品残留,尤其注意操作面板、显示屏及散热孔(避免液体渗入)。
  清理操作台:及时擦除台面的样品溶液、溶剂痕迹,保持仪器放置环境干燥、无腐蚀性气体(如酸碱雾、有机溶剂蒸气)。
  样品室与扫描平台清洁
  扫描结束后,立即取出薄层板,用专用毛刷或压缩空气(低压力)清理样品室内的杂质(如薄层板碎屑、粉末状样品残留),避免杂质进入光学系统或机械轨道。
  用蘸有乙醇(或异丙醇)的无尘布轻轻擦拭扫描平台(载物台)及定位标尺,去除可能残留的样品斑点或溶剂痕迹,防止污染后续样品。
  二、光学系统维护
  光学系统是薄层扫描仪的核心(包括光源、单色器、检测器等),需重点保护:
  光源与光路清洁
  若仪器使用氘灯、钨灯等可更换光源,使用后检查灯座是否松动,若发现光源亮度异常(如闪烁、昏暗),需记录使用时长(通常氘灯寿命约1000小时,钨灯约2000小时),及时更换同型号光源(更换时需断电,戴手套避免手指接触灯体,防止油污影响发光效率)。
  定期(如每月)检查光路窗口(如样品室上方的透镜、单色器入口/出口狭缝),若有灰尘,用专用镜头纸(或蘸有少量无水乙醇的镜头布)轻轻擦拭,禁止用普通纸巾或湿布直接擦拭,避免划伤光学元件。
  检测器保护
  避免将高浓度、强挥发性样品长时间放在样品室内,防止样品蒸气腐蚀检测器(如光电倍增管);若检测过腐蚀性物质,需开启样品室通风(部分仪器自带),或用洁净空气吹扫10-15分钟。
  三、机械与传动系统维护
  扫描平台与导轨
  扫描平台(载物台)的移动导轨需保持顺畅,使用后检查是否有样品残渣或异物卡住,若有卡顿,用压缩空气吹扫导轨缝隙,再滴加1-2滴专用润滑油(如轻质硅油),手动推动平台往复移动几次,确保灵活无阻力。
  定位部件(如薄层板固定夹)需定期检查松紧度,若有松动及时旋紧,避免扫描时样品板移位导致数据偏差。
  开关与旋钮
  操作面板上的按键、旋钮(如扫描速度、波长调节旋钮)需轻按轻转,使用后若有油污,用干布擦拭;避免用力掰扯或频繁切换,防止内部触点磨损。
  四、电路与软件维护
  电源与接线
  关闭仪器后,断开主电源,检查电源线插头、插座是否有松动或氧化,若有锈迹可用干布擦拭;确保接地线连接牢固(防止静电干扰或漏电)。
  长期不用时(如超过1周),需拔掉电源插头,用防尘罩覆盖仪器,避免灰尘进入电路接口。
  软件与数据
  关闭仪器前,确保已保存扫描数据(如导出至U盘或电脑),并按正常步骤退出操作软件,避免强制关机导致数据丢失或程序出错。
  定期(如每3个月)检查软件版本,若厂商有更新(如修复bug、优化算法),可联系技术支持进行升级;电脑需安装杀毒软件,避免病毒感染影响仪器通讯。
  五、特殊情况处理
  若扫描时出现异常(如噪音过大、基线漂移),停机后检查光学元件是否污染、光源是否老化,或样品室是否有气流干扰(如靠近通风口)。
  若液体样品洒入样品室,立即断电,用干布吸干液体,再用无水乙醇擦拭残留区域,晾干24小时后再开机(防止短路)。

薄层扫描仪

 

版权所有©2025 北京东方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09029525号-6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571号